寺庙简介
2024-11-12 21:05:27
天成山寺的过去
天成山寺,位于漳州市长泰区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天成山,古名瑞烟岩寺,曾名观音阁寺、普明禅寺,为长泰古八景之一(双髻晴云),1999年2月登记为宗教活动场所。传为长泰佳话的“一门三举一进士”的杨氏父子(杨泰、杨莹钟、杨鼎钟)于明万历三十二年(1604)为答谢天成山菩萨加持护佑,便将曾结庐读书的山洞改建寺宇,依“瑞烟袅升、紫气东来”之意取名“瑞烟岩”,并延请定公和尚开山住持、驻锡弘法。

天成山寺的底蕴
天成山,形如马鞍,雄伟挺拔,怪石嶙峋,神奇瑰丽,林木葱郁,古洞幽深,秀丽迷人,玲珑别致。历史沉淀丰厚,有宋驿道、明古寺,戚继光抗倭驻军遗址,士大夫杨莹钟山间庄园,郑成功、郑经屯兵之地。宋代理学大师朱熹任漳州牧时,踏入朝天岭古道,天成晞发双髻峰映入眼帘,曾吟“双髻峰”诗一首:“绝壑藤萝贮翠烟,水声幽咽乱峰前;行人但说青山好,肠断云间双髻仙。”更有选用清雍正帝手迹的全国最大"佛"字摩崖石刻等自然人文景观。古刹历代高僧大德辈出,兵燹、冦破等几度兴毁,现存有清康熙三十四年(1695)撰、清乾隆三十五年(1770)立的记载古寺兴衰的《瑞烟岩记》石碑。
天成山寺的传说
有镌刻“南无阿弥陀佛”的官帽石是临漳诸县善男信女的许愿石,传说明宣德长泰状元林震之母曾在此拜石许愿、祈金榜题名,故又有"状元石"之称。又有樵夫遇雷雨被困古洞,挂念家中老母,便连声念佛,求助观音菩萨,孝行感动天地,观音显灵,樵夫得救,后人便将此瑞烟岩古洞称之“观音洞”。
天成山寺的当下
自宗教政策落实以来,有智藏、中弘、传兴、济群等法师大德驻锡本寺,畅演佛法,教化众生。2022年2月18日,在主管部门的批准下,戒受法师率众晋院天成山寺荣膺住持,十方云集恭贺、海众法喜欢畅。古刹现全面规划整体蓝图,将打造“长泰名山、观音道场”为理念,各项筹建工作正在逐步积极实现中。愿建成十方僧伽栖禅念佛之胜地、护法檀越善男信女之精神家园、社会有识之士修学传统文化之圣地。祈愿:十方大德、社会贤达、爱心人士、护法善信,共襄盛举、乐助布施、同为成就、福不唐捐、功德无量!
顺颂吉祥!阿弥陀佛!
上一条:没有了!
下一条:没有了!